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轉貼:〈合唱文摘〉合唱團團員應知 I

發行人:合唱中心 發行網站:台灣合唱音樂中心

〈合唱文摘〉合唱團團員應知 I
〈合唱文摘〉合唱團團員應知 I做為一個合唱團團員,在唱歌時,要恰如其份,就好像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在力度與音色上知道自己是怎樣的,與大家配合時又該是怎樣的。幾十個人在一起要做到同一個目標是多難的事,除了對目標的了解之外,有一些基本動作,我認為團員要先對一些事情有共同的認知:
1. 對呼吸、用氣、發聲、咬字、姿勢等基本的功夫要自己去演練,自己對自己的聲音要有了解,合唱練習時的發聲只是一種暖身運動及提醒,用這個時間去練發聲是不行的,因每人所需的發聲輔助方法是不盡相同的。
2. 要了解自己的力度,音色在團體中的定位:通常在曲子的力度有六種:極弱(pp)、弱(p)、中弱(mp)、中強(mf)、強(f)及極強(ff),但每個人對這六種力度所能表現的均不同,甲的ff可能要比乙的 ff 要強些,因乙若再強可能就會有難聽的聲音出來,所以一定要對自己的力度變化做了解。音色也是一樣,多去揣摩自己的聲音變化的多向性,學貓、學狗、學青蛙、學小提琴、法國號還是定音鼓、明朗的、灰暗的,這樣才能應對不同性質的曲目,同一樂句中甚至 P一音符的長度中都可能有變化呢!
3. 在識譜時除了儘快地抓住音準位置外,還要能看到譜上所寫的術語或符號,並同時做出來,除非指揮有特殊的詮釋。作曲者或樂譜編輯者的意思要先能掌握一個大概。
4. 練習時也要看看其他部的譜,不要只埋首在自己的五條線上,尤其在對位的曲子上或其他部的性質不一樣時或是主旋律在其他部時則更應如此。在唱時同時想自己就是指揮,也要抓抓別部的錯,或是聽那一部音不準。(待續) 作者:如歌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作息表 - 弘化懷幼院 2006/12/28 23:50

這是小女今年七月去參加弘化懷幼院 體院營的作息表 - 2006/12/28 23:50

大家可以照作,對身體非常好,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太誇張了)

在吳清忠先生的 "人體使用手冊" 這本書裡,極度推薦早睡早起,也可參考此表

時間

作息

補助說明

5:00

起床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年初一

所有人都一樣

5:15

圖書館集合,念經背經、背詩

遲到的罰擦地板

5:20

在佛堂念經背經、背詩

(週一至週五)

5:30

走六公里的路健行

(周六、日)

6:30

吃早飯


7:00

打掃環境

室內外環境清潔都由院童自己打掃,養成勤勞的習慣

7:35

上學

校門導護老師都說懷幼院的小朋友到學校精神都很好,不像一般爸爸媽媽帶的小孩,睡眼惺忪,早餐隨便買,隨便吃

學校期間

上課

老師說,院童學業表現不一定很好,但是身體都很健康,生活教育很好,做事都很認真

4:00

下課


4:00-5:00

玩的時間


5:00

打掃


5:30

晚餐

1. 一定要吃光光,一粒米都不能剩。

2. 大家輪流洗餐盤。

7:30

功課時間


9:00

睡覺


表單的底部

從7月5日行前演唱談起 雷耀龍的分享

雷耀龍的分享
──────────────────────────
75行前演唱談起

  75行前演唱會結束後,有位廣青前資深女團員帶著她那高中時曾參加學校合唱團現已上大學的女兒,跑來跟我談她母女倆的聽後感。她二人的感覺是:若不親見,單憑耳聞,會覺得這是一支還不錯的高中合唱團的演唱會;換言之,她們覺得歌曲少了些厚度與深度。厚度指的是聲音年輕與單薄,深度則是感情的闕如。總之,這回的演唱在她們聽來,已沒有以前聽廣青時的那份感動了。

  我相信她母女倆的忠告應該反映了一部份聽者的心情吧!如果比賽場上的某些評審也有這樣的感受的話,那麼這就是一個還蠻嚴重的問題了。因此,我們不得不重視這樣的意見!

  在我看來,年輕沒什麼不好,畢竟廣青的聲音這幾年來確實在嚴重老化中,能讓一些乾淨清亮的嗓音融進到渾濁鈍重的樂韻裡,在質與量兩方面做某種程度的調和,基本上對廣青整體的聲音表現絕對是正面的。

  可是,顯然我們在老與青、濁與清以及重與輕之間調和得還不理想,誠如老師常叮嚀的「聲音要有空間」一樣,當我們與其他團員在做聲音的互動時,也要記得給別人一些空間;換言之,千萬別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原始聲音,不加修飾地衝出來,那太亮、太爆、也太前面了。好的合唱團不應該人人競相爭先,相反地,應該要懂得適度退縮,給自己也給別人一些空間。

  在此,我願以個人淺薄的經驗提供大家參考,合唱的發聲方法千萬別向獨唱看齊獨唱的發音位置要從鼻腔不斷往前額上頂,典型的母音是"A"音 ,如此才會唱得亮、傳得遠。但我們絕不能如此,我們的發聲位置要反其道而行,應當從喉腔往後腦勺內推,典型的母音是"O"音 ,如此聲音才比較醇厚與有空間。我確信"O"母音的發聲會使年輕的嗓音增加厚度,也會使老化的濁音過濾得純淨些

  大家可試著發出"A"音與"O"音,自己反覆推敲,一定可以分辨出其中的位置差別與走向不同;"A"音的口型常常會有扁嘴的傾向,而"O"音則一定是圓嘴。聲音扁掉了,不僅不好聽,也無法與他人的歌聲融合,唯有圓圓的嘴型,才能唱出空間,唱出和諧。因此,我們不管唱哪一個母音的字音,"A"也好,"E"也罷,或是"I"、或是"O"、或是"U",一言以蔽之,任何的字音都盡可能把它導向"O"母音,嘴型立出圓形,氣往後腦勺推,然後,養成習慣就對了!

  合唱不能隨性,千萬要有理性每一個音都要用理智保持它應該走的方向與位置,最忌諱慣性的草率與不經大腦的爆衝,以為含混唱過去沒關係,因為還有下一次。但是,比賽僅此一次呀!沒有把握住這個唯一,將自己的最優完全表現出來,那麼一切休矣。冠軍靠的不是濫情的隨性與不可知的運氣,只有理性的堅持與穩定的感性才能保證載譽而歸。

  其次,我想就歌聲的深度,也就是歌曲感情的問題談一談我的看法。任何歌曲要能投入感情的前提要件一定是熟練不熟的曲子別想妄稱有感情,熟不僅能生巧,更能生情。進一步言,熟練與否所反映出來的是歌者的態度,而專注與敬業正是一個好的歌者所應具備的基本態度,它不僅保證歌曲的熟練,更是歌曲有無生命力的關鍵。所以,每次的練唱、演出或比賽,都請全體團員不要缺席,然後心念誠敬下來,不要多費口舌在無謂的講話上,言多者必浮躁,這絕對是兵家大忌,不可不慎

  再有,老廣青都知道,廣青的音樂實在不算太好,但奇妙的是,廣青的舞台魅力無窮,總是能感動人心75那天陳律師上台致詞時提到,廣青演唱的表情是非常動人的,所指的正是這一點,而前面那一對母女的聽後感所傳達的也是這一點。合唱不能僅有音樂本身而已,在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表演,這當然包括了我們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律動。

  在廣青唱了這麼多年,我深知每一個音準的到位與否,不是只靠"O"音嘴與走後門的純發音方法就能畢其功於一式的,其實還必須搭配著第二式與第三式才能功力大增我的第二式就是靠臉上的肌肉來幫忙聲帶,以提高音的位置。唱歌時,不論是高音或低音,都刻意把整張臉皮往上撐,帶動著眉角、眼角、鼻角與嘴角,全誇張地順勢往上揚,如此可以幫助我們把音的位置唱得更準與更穩,連帶地我們的表情也出來了。別太相信自己的音感是絕對可靠的,於是便只用聲帶唱歌,而忽視了「一皮帶四角」的臉部輔助功效,甚至因而呆滯了舞台上應有的生動表情。再來的第三式就是靠肢體的韻動來幫忙聲音唱得更流暢,也藉此讓氣在身體內走得更順遂,因此,我們怎麼可以僵著一付身軀在舞台上而嘴動身不動呢?除非不熟,或是太緊張,要不然我們唱歌就是要擺動身軀,劃一道最美的弧線!有了臉部表情與肢體律動,音樂的表達也就更有深度了

  最後,我還想提一點由來已久的通病,希望與全體團員共勉。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那一刻的來臨,在等待那一刻的到來前,適度的緊張是好的,那會使我們的精神保持在最敏感與最專注的備戰狀態,此際哪還有心神去浪費體力說話呢?沉默即是最好的準備。有了這樣臨登台前的靜默,上台後就能放寬心來,盡情發揮,享受舞台上表演的樂趣,此時反而就不再緊張了。在這方面廣青一向很不專業,常常是上台前漫不經心,浮躁多言,一點都看不出備戰的緊張,一旦真的登台了才感到緊張萬分,於是聲音出不來,音不準、拍不穩….,這都是很不好的現象,也非常不敬業,早就該改一改了。


關於我自己